“平凡是人生的永恒”是他的人生信条,而他,走出了非凡的科技创新之路。
7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张祖勋,荣获2023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打破国外垄断的“大地测量师”
经天纬地丈山河,耄耋之年系讲台。张祖勋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测绘高材生,也是一名在湖北教育战线工作了64年的遥感科技工作者。
“你们中国人连我们仪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也造不出!”1976年,张祖勋在瑞士最先进的航测仪器厂学习时,被瑞士技术人员的这句话刺痛。他下定决心,要让中国的测绘遥感技术在国际上有立足之地。
1978年,我国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学科的主要奠基人王之卓,提出全数字化摄影测量观点。“那个年代,存储一张照片至少要128MB的空间,而计算机内存只有64KB,完全不成比例。”作为王之卓院士的得力学生,张祖勋顶住质疑,从零开始,带团队埋头苦干14年,终于推出中国首个可产业化的全数字化自动测图系统软件VirtuoZo。这项开创性成果使中国摄影测量跻身国际三强。
后来,他首创性地提出数字摄影测量网格思想,研制出我国首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字摄影测量网格处理系统DPGrid,彻底打破了国际软件的垄断地位。随着无人机的发展,2019年他又提出第三种摄影方式——贴近摄影测量。
在金沙江白格滑坡,他监测高山峡谷区的每一道裂缝,有效进行地质灾害预警;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率领团队用最新技术制作出震区首个数字地面模型,为抗震救灾部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陡直的峭壁间,山西悬空寺岌岌可危,他力争还原古建筑细节,为文物保护出谋划策……张祖勋的科研成果产生经济效益逾亿元,用于无人机测绘更是创利20多亿元。
他倡导设立的专业连续七年全球第一
1956年,张祖勋来到测绘大师云集的武汉,从此扎根荆楚大地,开启了测绘遥感的教学之路。张祖勋等人倡导设立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成为交叉门类一级学科。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武汉大学这一专业已连续七年蝉联全球第一。
60年来,张祖勋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指导研究生。武汉大学6位院士联手打造的《测绘学概论》,被冠以“最奢侈基础课”之名。张祖勋负责的一堂课有90分钟,他一讲就是28年,每次都是坚持站着讲完。多名学生回忆,张院士讲到一些案例时常会问:“好玩吧?”
他的课的确“好玩”。每年暑假,他都会抽出专门时间更新“摄影测量”的课件,从悉尼歌剧院到西藏布达拉宫,从最新拍摄的测绘影像到对未来技术的思考,他的课总是能牢牢抓住学生。
张祖勋常常在课上讲起自己学生时代的故事。一次,因为没有及时推进科研任务,从不发脾气的恩师王之卓院士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人不怕慢,就怕站。”这句话始终勉励着张祖勋不断攻坚克难,也成了此后张祖勋每一届学生都耳熟能详的话。
张祖勋带过的研究生说,前几年张院士已年过八旬,还带着团队到艰苦的野外进行实验,他常勉励大家“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为“教书育人奖”累计捐资400万元
7月26日举行的湖北省科技大会上,张祖勋在发言中表示,此次获得的2023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0万元奖金,都将投放到“教书育人奖”中,希望能够激励更多优秀的教师,培养更多的遥感创新人才,为建设“世界测绘教育之都”贡献更多力量。
为了让大学回归教育的本质,2017年,张祖勋向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捐赠100万元,倡议设立“教书育人奖”,用于鼓励在教学一线辛勤耕耘,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
“荧荧红烛,巍巍师魂,身立杏坛,首修人品……”每年的“教书育人奖”颁奖典礼上,教师们齐诵《师德铭》的场面十分动人。曾有人建议张院士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教书育人奖”,却被他婉拒。
2021年10月,张祖勋获得2021年度全国“杰出教学奖”,该奖项有100万元奖金。他没有丝毫犹豫,全部捐献给了“教书育人奖”。
身边人都说,张祖勋院士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但加上这次即将捐献的200万元,他将累计为“教书育人奖”捐资400万元。
“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主要是因为有一个好老师。”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张祖勋院士表示,有好老师才有更多好学生,因此他才设立并持续扩充“教书育人奖”。
来源 | 极目新闻
排版 | 史凤玲
编审 | 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