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院士李德仁、王礼恒、刘泽金、陆建华、于全、龚健雅、杨善林、王建宇,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出席,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东方航天港研究院、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30余位高校、行业及产业专家代表与会。会议由龚健雅主持。
来自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的专家,围绕通导遥一体化卫星的关键技术以及东方慧眼星座的阶段性建设成果进行了详细汇报与深入交流。与会院士和专家就加速东方慧眼星座商业化建设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为推进东方慧眼星座在我国各领域的示范应用、早日全面服务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抢占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思路。李德仁总结指出,通过从0到1的原始创新和东方慧眼星座的建设,推动通导遥算一体化的时空智能系统发展,实现“看得快、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看得懂”的目标,为全国和全球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自2022年10月武汉大学与烟台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东方慧眼”星座项目以来,武汉大学在时空智能领域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推动卫星遥感从传统的专业数据服务向大众化、智能化和实时化遥感信息服务的跨越式发展。2024年2月,“东方慧眼高分01星”作为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业务的首发星成功发射。武汉大学联合东方航天港和陆海空间公司等单位,在验证“东方慧眼高分01星”卫星关键技术的同时,继续加快“东方慧眼”星座一期工程建设,推进一期“1+2”示范服务系统中两颗高光谱卫星的研制进程。
未来,东方慧眼将持续通过商业遥感卫星的高水平业务化运行,实现对全球热点区域的动态观测和遥感分析,在智慧农业、环境监测、应急管理、能源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不断打造创新示范应用,为社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是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带领团队推动我国卫星遥感从事业走向商业化发展的重要成果。2015年以来,李德仁院士带领团队启动了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的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论证和技术攻关工作,成功发射“珞珈”系列科学试验卫星。2023年,武汉大学与山东省烟台市合作启动了东方慧眼遥感卫星星座一期工程建设,武汉大学校长、湖北珞珈实验室主任张平文院士担任项目总指挥,李德仁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王密教授担任工程总师。通过卫星星座组网观测、全球稳定覆盖+超高空间分辨率组合、智能规划与观测、场景需求分析等措施,实现“看得快、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看得懂”的目标,这“既要又要还要”的“刁钻”要求,正是“东方慧眼”卫星星座的目标。到2030年,200多颗卫星将组网完成,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智能、实时的遥感信息服务。下一阶段,武汉大学将以湖北珞珈实验室为基础,组建湖北空天信息产业基地,部署建设东方慧眼星座、北斗智能导航定位,开放地球引擎等三个产业总部机构,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空天信息产业生态。
来源丨武大新闻网、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日报